《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辅导百问(51-60)
发布时间: 2022-05-01 09:00 浏览量: 19998

51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从1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比如,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比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狠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态度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持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坚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错误思想观点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所有这些,都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52如何理解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决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一个时期内,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根本扭转了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状况,使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需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丰富历史经验,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体现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强调“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回顾党的历史,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正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打了一场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局面,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历史和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越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结合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两个维护”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就能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5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决议》指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一是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为坚持和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性安排,建立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制度等。三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四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要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第二,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形成了一整套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党的十九大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总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总纲,进一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强化了党的领导意识,使党的领导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

第三,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政治勇气、顽强意志品质、强烈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向纵深推进。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制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坚持严的主基调,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健全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54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决议》指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第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文件,不断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政治巡视,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四个意识”更加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第二,毫不放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运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用初心使命砥砺全党。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面对大是大非敢于挺身而出、勇于善于斗争,坚决防范各种错误思潮侵蚀,不断巩固全党上下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组织建党和思想建党有机结合,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把党的组织建设同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相协调,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四,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央领导同志示范引领,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全体党员向党的优良传统回归,形成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社风共同向好的局面。同时,加强综合治理,坚持将解决共性问题、多发问题与推动建章立制相结合,将为基层松绑减负同树立实干导向相结合,将纠治“四风”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以好作风、好形象带领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第五,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制定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不断固化为管长远、利根本的制度规定。同时,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下大气力狠抓纪律执行,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第六,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清除一切腐败分子。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55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决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第一,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四风”衍生出来的。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以好作风、好形象赢得民心、赢得主动,团结带领人民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顽瘴痼疾,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党中央从作风建设破题切入,制定并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以上率下改进作风、以身作则示范新风,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逐步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减负,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万多起、处理32万多人,其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年至2020年的占比逐年降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进一步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抓住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就是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开好局、向纵深发展。

第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抓常抓细抓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5年、10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党中央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既拿出当下“改”的办法,又推进长久“立”的机制,打出一整套常抓抓长的组合拳,推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比如,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先后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等一批配套制度,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组工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其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从现实问题出发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扭住不放,久久为功,作风建设这张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就会在新时代新阶段擦得越来越亮。

 

56为什么说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

《决议》指出,“党历来强调,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

第一,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因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第二,强调“组织体系严密”是因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都要靠坚强的组织体系去实现。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同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中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三,强调“纪律规矩严明”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使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正风肃纪抓起,推动全党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让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其他纪律全面严起来。各级党组织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底线、向高标准努力,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

 

57如何理解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决议》指出,“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这其中,“不敢”是前提,强调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不能”是关键,强调科学配置权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不想”是根本,强调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第一,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道德败坏、作风专横于一身。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治理腐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治标与治本、约束与激励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功效,就能持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二,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保持“严”的氛围、“惩”的力度,坚决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坚决铲除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清除利用金融资源权力大搞幕后交易、侵吞国有金融资产的腐败分子,深挖靠企吃企、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等腐败行为,加大教育系统反腐力度,加大对政法系统腐败惩治力度,对扶贫、民生领域腐败和涉黑涉恶保护伞一查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50余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违纪违法案件380万余件、查处408万余人。党的十九大后至20216月,全国共有4.2万人主动找党组织、找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第三,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有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一是强化“三不”一体推进治理效能。打通三者内在联系,在严厉惩治的同时,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使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进标本兼治。二是完善“三不”一体推进制度机制。构建党统一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体制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监督体系,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工作机制。三是丰富“三不”一体推进的方法策略。加强研究探索,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等手段,增强“三不”一体推进各项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善于运用党的政策策略,把“四种形态”、“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既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又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58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决议》指出,“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样,供需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发展质量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59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第一,发展理念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改革开放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影响,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客观实际,党中央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形势,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发展理念和思路及时作出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二,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持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经过持续努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从经济实力看,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从产业结构看,持续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步伐加快,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制造”竞争力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服务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44.6%增加至2020年的54.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4%,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能;数字经济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市场主体数量也显著增长,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20217月底的1.46亿户,成为稳定经济的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16.9%,取得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科技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以5G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目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四,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57%提高到2020年的63.89%,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取得显著成效。

 

60为什么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决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新时代改革的艰巨性和挑战性,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遇到的阻力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多,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内涵新特点,作出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党中央要求全党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时代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同过去相比,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的矛盾和问题相互关联,只从某一个领域进行单项改革或各领域改革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必然难以奏效。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打好组合拳,形成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推进的合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必须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坚持正确方法论,妥善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尊重群众创造、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活力和有序、改革发展稳定、改革和法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狠抓改革任务落实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