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辅导百问(100-107)
发布时间: 2022-06-10 20:23 浏览量: 5322


101、如何理解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最后一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揭示了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和动力源泉,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谱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而彻底的革命性,充分表现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种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不是来自抽象的道德追求,而是来自进行社会革命所必须战胜的各种艰难困苦的客观需要,来自领导社会革命的政党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的内在需要。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从党的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党以伟大自我革命精神主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完善自身、走向胜利的典范。正是在毫不懈怠的自我革命中,我们党才不断增强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了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流砥柱。

第二,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是在长期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党始终围绕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自身建设、进行自我革命。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险考验,我们党坚持刀刃向内,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以自身的始终过硬,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人民的主心骨,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创造历史伟业。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推动伟大社会革命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党在自我革命锻造中不断增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第三,党肩负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钧重担关键在党。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不断克服和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特别是党风廉政上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必须斗争到底。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继续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02、为什么说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历史经验?

《决议》指出,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把握规律、增长智慧。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历经百年一路走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高本领,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掌握历史主动并取得辉煌成就。《决议》概括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彰显了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准确把握。长期坚持并丰富和发展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从历史中洞察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更加清醒、更加理性地做好当前的事情,具有重大引领和指导作用。

第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的自觉来源于理论上的自觉。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决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正确历史结论,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推动全党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营造团结一致向前进的良好政治局面。

第三,运用党的历史经验保持定力、增加信心。党的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十个坚持”归其根本,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揭示了党为人民而生和因人民而兴的历史逻辑、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相互促进的深层逻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逻辑等根本性问题,为我们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增强对党的全面领导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前进定力,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

第四,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振奋精神、增强斗志。我们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党百年奋斗总结凝练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动力。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也会增多。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只要我们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把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103、如何理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决议》指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1949323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7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217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赶考的继续。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开启,之所以说是“新的赶考之路”,新就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伟大,使命更光荣,任务更繁重,挑战更严峻,责任更重大,时间也更紧迫,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将会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各种风险考验也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些风险考验,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而且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联动效应明显,有时“黑天鹅”、“灰犀牛”还会联袂而至。如果我们防范不及时、应对不得力,就会导致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104、为什么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一,我们有了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民族复兴,关键在党。经过100年持续建设,我们党已经由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我们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经过100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不仅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不断增强了其发展性和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趋于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更加牢靠而持久。

第三,我们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数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已经积累起由量变促成质变的历史性成果。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第四,我们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00年来,我们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100年来,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持久、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105、如何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决议》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就要深入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铸牢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并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100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就一定能够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就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时代,就要用鲜活的当代中国理论、中国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坚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辉煌。

106、如何理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决议》指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推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然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解决起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既积极有为又持之以恒努力。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三,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影响,可以说困难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一时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外部冲击倒逼我们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

107、如何理解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第一,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忧患意识和战略自觉。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也是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政治品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举了17条困难,强调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迎接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战略上的积极主动。

第二,这是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然而,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同时,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在胜利面前,一定要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既看到成绩和机遇,更看到短板和不足、风险和挑战,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争取最好的结果。

第三,这是新时代新征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是增强使命意识,坚定必胜信念。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中,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考察中,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展望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二是增强危机意识,提高斗争本领。采取国际局势热点问题、国内改革发展焦点问题报告会,组织引导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深入研究汲取世界政党兴衰经验教训等形式,促使党员干部忧党忧国、常怀远虑、警钟长鸣,绝不能高枕无忧、歌舞升平。三是增强斗争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要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及早发现、认真解决,对各种困难阻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始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四是增强责任意识,永葆政治本色。要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