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获奖+N ‼
发布时间: 2025-05-19 10:08 浏览量: 159

1、获批两项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度“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东华理工大学获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其中,夏菲教授参与的“热液型铀矿理论技术体系创新及应用”项目获特等奖。严兆彬教授参与的“松辽盆地油气区地浸铀资源高效勘查开发重大创新与工程示范”项目获一等奖。




  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持续发挥核学、地学学科优势,深化与中核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东华理工大学作品《托举生命的太阳——自杀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联合动机式访谈在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的创新应用》成功入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该案例由东华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吕洲超、经济管理学院朱婷等人联合申报,聚焦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创新性地将“自杀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和“动机式访谈”相结合,对有自杀风险的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开展系统的合作评估与管理,并运用动机式访谈技巧,助力高危学生逐步减少自杀念头,增强其心理弹性与生活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成效。

3、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度工作优秀奖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2025年度分支机构、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对2024年度学会工作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挂靠在东华理工大学的中国地质学会核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荣获“中国地质学会工作优秀奖”。

2024年,专委会在中国地质学会和东华理工大学的指导下,在广大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承办“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4年高级研修班”,并组织人员参加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IGC2024)、第十七届全国矿床会议等国内外知名大会,以及到中国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等,在科学普及、人才推荐、地方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获批“测控技术与仪器+地球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江西省2024年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通知》,东华理工大学申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地球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



东华理工大学立足优势学科资源,以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地球物理学专业为基础,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球物理学两个博士一级学科,组建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地球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了江西省首批双学士学位项目。该项目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培养兼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地球物理学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全方位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其实施对推动学科交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青年教师研究成果入选《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23年最高阅读量论文榜单

近日,自然指数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公布了2023年度最高阅读量论文(Top Viewed Article)榜单,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张晟星在该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Photoferrotrophic Bacteria Initiated Plate Tectonics in the Neoarchean”入选。


该研究提出,新太古代时期活跃的光合铁氧化细菌主导的生物成矿过程在大陆边缘大量形成的高密度富磁铁矿矿石能够压垮岩石圈,启动全球板块构造。这项工作揭示了生命活动对行星演化的巨大影响,早期生命影响着固体地球的构造模式,而地球构造模式的改变也可能反过来促进生物的进化。

6、赵玉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东华理工大学赵玉杰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占东教授团队在萘基自由基热解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以《Unexpected Indenyl Radical Formation through Unimolecular Decomposition of Naphthyl Radical》为题在燃烧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上发表论文。东华理工大学2022级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军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兵智为共同第一作者,东华理工大学赵玉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觊文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项工作主要应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原子与分子物理线站(BL09U)搭建的流动管反应器-超声分子束取样-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燃烧实验平台来进行实验。而后通过RRKM/ME理论开展详细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并利用CHEMKIN-PRO 软件构建了1-C10H7Br热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成功实现了对重要产物的准确预测,为构建准确的碳烟预测模型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